「穿堂风来信」#146 五周跨国找工上岸,我的AI工具使用手册(内含prompt 清单)
五周跨国找工结束。这期「穿堂风来信」,我总结了我用AI辅助我求职的全过程。从把我的“Meta黑话”经验翻译成行业通用技能,到深入挖掘公司财报和Reddit上的真实评价,再到让AI连接Gmail自动追踪所有申请状态……AI帮我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焦虑。订阅我的 newsletter,查看这套能帮你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率的 AI 求职工作流。同时文中有AMA链接,走过路过都欢迎留下任何求职的问题。😃

Fellow Travelers,
本期的「穿堂风来信」发送自东京。
最近两个月我主要在做的一件事是找工作。之前的newsletter都提到过很多关于日本这家公司的经济危机事件,我就不赘述了。
这次找工作,主要看了荷兰和日本的工作。在决定开始找工作的五周之后,拿到了第一个offer。之后又陆续面试了几家。至于要接的offer,为什么要去荷兰,面试荷兰和日本公司的体验,下期再详细聊聊。
如果你有任何感兴趣的问题(如何跨国找工作、语言要求、面试体验、薪资水平等等),都欢迎在下面的Slido页面里留言提问!(点击跳转slido链接)

这期就先聊找工作的事情。
其实自从被Meta裁员后,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求职了。这一次和之前都不同,整个流程中,我用了各种AI工具,从看job description(JD)、写简历、追踪求职进展、准备面试到比较offer,都给了非常多的帮助,帮我省了很多的时间,也缓解了不少焦虑。这期就和大家分享我个人的经验,如果你也在找工作或者学习新的技能,也许会有帮助。
我将这篇newsletter里提到的所有核心Prompt,全部整理成了一份可直接复制使用的文档。在文章末尾有直达链接。

我的基本工作流
我用到的工具有:ChatGPT, Gemini, Google NotebookLM。我的整个流程,基本就是围绕着这几个工具展开的。
- ChatGPT,每个月20美元的订阅,是我的主力军;
- Gemini,我个人体验在文字处理上会比ChatGPT好一点,但不是必要的。账号是用研究生时期的邮箱注册的,毕业快十年了还在薅学校的羊毛,把学费赚回来一点😬;
- Google Notebook LLM,注册Gemini后就可以免费升级成pro。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工具的,特别是面对一个新的课题,可以快速了解和学习。
第一步:给AI“喂”简历,建立我的“求职指挥中心”
在正式开始前,我做的第一件事,是在ChatGPT里开了一个叫“Job Searching in Amsterdam”的项目。
求职是个信息庞杂、战线很长的事情,这样做能帮我把所有相关的对话都集中在一个地方,避免混乱。
我上传了我的简历并设置了记忆功能。这一步感觉就像是给新来的助理做入职培训,先把我的情况都告诉ta,后面沟通起来就顺畅多了,不用一遍遍重复我的工作经历了。
感谢这些AI tools的记忆功能,真的会省很多时间。最近去参加了一个关于AI的活动,其中一位演讲者提到现在AI tools都在提升memory,应该会大幅度提高AI工具的使用体验。

第二步:研究公司,做足“背景调查”
我主要还是在LinkedIn上找的岗位。这一次几乎全部都是直接在LinkedIn上看到职位,点进官网,在官网上直接投递的简历。
但是和湾区求职不同,除了一些大厂之外,荷兰的很多公司我都完全没听说过也不了解。所以就需要做更多的research。
看到心仪的岗位后,我会让AI扮演研究分析师,帮我深入了解这家公司。
目前的我对于工作有几个比较看重的点:
- 稳定性。在被日本这家公司的财务危机“背刺”后🥹,这次我对公司的稳定性看得比较重。如果真的搬去荷兰,还是希望能安稳地在荷兰生活几年。
- Work life balance。Work life balance当然也是重点,毕竟不想再经历一次burnout了。(拓展阅读:burnout之后的五年。)
- 公司业务。虽然我对于公司的业务以及工作的内容都不是特别挑剔,但有些产业我个人不是非常喜欢,例如咨询、银行、赌博类的。个人还是更喜欢比较可以直接和客户对话的行业。
如何去深入了解一家公司呢?除了官网上的介绍,我会给AI一个明确的指令,让它去Reddit、Glassdoor和blind这些社区挖掘关于公司文化的评价。官网说的天花乱坠,但普通人的真实分享才是千金难换的。比如,当看到好几条评论都提到“会议文化盛行”或者“管理层变动频繁”,或者是PIP文化等等,我心里都会亮起一盏大大的🚨。
在公司的行业、文化方面都没有很大的red flags,我会让AI帮我找到这家公司这个职位的大概的工资range,让我心理有个数。但坦白说,这是我这次做得比较失败的一点。
就算是科技公司,只要是荷兰本土并且不是国际化的公司,工资大概率非常荷兰本地。这和我在日本的观察类似,只要是本土公司,薪资水平就会遵循本地市场标准。所以下次再在荷兰找工作,我会更倾向于找国际化或者美国背景的公司,薪资和福利确实会高出一截。这个坑,希望你不用再踩一遍。🫣
第三步:修改简历与申请材料
筛选到我觉得可以尝试的岗位后,就到了修改简历和申请材料的环节。
这是AI辅助中最核心,也是我最依赖的环节。
“翻译”我的工作技能
说实话,这是我最焦虑的一个环节。我的主要DE经验都在Meta,用的全是内部工具。没有在Meta工作过的人听不懂,我对于业界常用的一些工具也不是很了解。之前的几次求职,我虽然都有准备和学习,但其实都有点糊里糊涂的。
这一次我向AI下达了指令,让它扮演‘技术翻译官’,帮我把我用过的内部工具和JD上的行业标准工具做个功能映射。经过AI的“翻译”,我的简历就不再是一堆没人看得懂的内部术语了,而是变成了一份能体现我核心能力的“行业通用”简历。我在准备面试的时候,也意识到自己做过的项目用到的技能很有价值,这给了我巨大的信心。
撰写Cover Letter
荷兰不少公司要求提供Cover Letter,有的甚至是必须要提交的。我之前从来没写过,虽然不太喜欢写cover letter,但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解释一些履历上的“疑点”,比如在日本工作时间短,或被Meta裁员后的空档期。我让AI帮我起草了初稿,然后我再修改成自己的语气。Cover letter非常简短,只有两三段内容。从效果来说,至少可以通过HR的简历关啦。
评估转换职位的可能性
这次除了数据岗位,我还看了其他的岗位,例如solutions architect。但我对这个岗位完全不了解,只是看到JD上有一些匹配的技能。
我让AI做的第一步是比较JD和我的简历,列出我所符合的技能,以及确实的技能和经验,帮助我快速了解如果要面试这个不同的工种,我的差距在哪里。
第二步是我让AI在网络上搜索各种经验分享和讨论帖,特别是有DE背景的人转行去做solutions architect的一手经验,并且标注全部链接。我可以非常快速地看到和我背景相似的人在转行之后的体验,大致评估我自己是否会适合以及是否会喜欢这个不同的行业。
第四步:投递、被拒、与自我调节
材料准备好,就开始投递了。然后……不得不说,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收拒信最多的一次求职。有好几家都是直接拒信。每天打开邮箱都像在开奖,只不过开出来的都是“谢谢参与”。
根据我以往的求-职经验,我个人猜测,我人不在荷兰,需要办visa和relocate会是一个很大的原因。当然我也不能A/B test,很难说具体的原因。只是分享出来,想告诉如果你也正在经历这些,这很正常,不是你的问题。
我看到很多朋友会用Notion或Excel详尽地记录求-职进展,但我实在有点懒,也不是很想做这件很琐碎的事情,每次求职都是稀里糊涂地进行着。
这次我就直接让ChatGPT连接我的Gmail邮箱,自动扫描和整理我所有的求职申请和回复。这样一来,我随时都能知道进度,又避免了反复手动记录失败的痛苦。

第五步:高效准备面试
简历通过,和HR聊天之后,就到了正式的面试环节。这个部分每个岗位每家公司需要准备的都不一样,这里我只能分享一下我用Google Notebook LM进行快速学习和复习的过程。
作为DE,我需要快速复习像Data Modeling这样的核心知识。
但说实话,现在的我,耐心真的大不如前,很多youtube视频动辄半小时一小时,我发现我已经没有耐心去挨个看完。我用的是Google Notebook LM,把所有找到的文章、视频链接,包括我能找到的面试公司的一些相关的blogs都扔给它,它会很快帮你提炼所有来源的精华,做成一份学习笔记,我只需要看它的总结就行,效率高了很多。
Google Notebook LM不仅会生成文字版的总结,还会有音频、思维导图,甚至还有制作非常好的视频。对于快速学习来说,真的超级有用。

掌握知识点后,我再让它根据JD生成模拟面试的脚本,进行自我演练。
第六步:评估Offer
当终于收到Offer时,心情是复杂的,既兴奋又谨慎。我会把关键信息匿名化处理后发给AI,让它帮我分析薪酬福利在当地市场处于什么水平,为后续的决策和可能的薪酬谈判提供数据支持。
例如荷兰会有holiday allowance,12薪/13薪的区别,医疗保险,30%ruling等等我都不是特别了解的offer的组成部分。我会让AI把这些都分析一下,和市场上其他公司的差距,这份offer可以让我在荷兰有怎样的生活水平等等。
写在最后
回顾整个过程,AI在信息整理、内容草拟、知识总结这些环节确实帮了我大忙,但它也只是一个工具。
它无法替代我在收到拒信时的自我鼓励,也无法替我进行面试时的真实沟通。求职最终还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,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,AI并不能消除这一切。它能做的,只是让我在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时,可以有更多的信息在手,减少一些焦虑。当然AI写过的所有内容,我都会自己再修改一遍。
希望这份详尽的分享能为你未来的求职之旅提供一些参考。